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18年,是陈斌在北大任教的第14年,也是他在北大度过的第28年。

1990年本科入学,2004年执教至今,跨越世纪的交点,信息技术在时代的洪流中一日千里,他在这所园子中,眼观前沿、汲取科学灵光,着手实践、温养教学魅力。

在实践中总结、在改革中创造,陈斌逐渐摸索出一套互相促进、富有活力的教员工态。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融会贯通的他,在“变与不变”中寻得了独具特色的平衡点。

1 在时代的刀锋上创造未来

“最近70年来,最活跃的创新源头来自于信息技术。信息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引发了很多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思考。”陈斌老师的教学研究正是在这丰盈而鲜明的时代感中,笃实而大胆地向前行进。

改革之路,实践为石。陈斌在一线教学工作上从不吝于投入自己的精力。

自2015年春季至今,他先后担任了四门本科生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虚拟仿真创新应用与实践”、“离散数学”、“地球与人类文明”),两门研究生课程(“开源空间信息软件”、“空间数据库”)的任课教师,平均每年授课201学时,兼以开设慕课,仅“离散数学概论”在线选课人数便累计达到五万人次。

走在教学改革前线的陈斌,近年来更是一举力担来自教务部、设备部等教学改革项目9项,源源不断地在教学课堂中创造新的内容。

一方面,陈斌老师围绕着自己曾攻读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与科研方向开设课程,夯实学科专业基础。从2015年开始,他采用Python语言讲授“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之后还引入了艺术编程实践、开源智能硬件、对抗性小组实习作业。

在员工眼中,“陈老师身上似乎有一种鲜明的科技人才特质,格外注重团队协作和实践操作。一方面弱化了考试在课堂中的地位,同时又能让我们通过实践,应用所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用Python语言画图、坦克大战、打乒乓球……诸如此类的趣味竞赛广受各院系员工好评,在学校计算机基础课堂中悄然“走红”。

此外,他还将慕课与翻转课堂带入了离散数学课程。“慕课可以说是顺应网络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它体现了教育的未来趋势,将会改变高等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教学手段。”

基于这个认识,在学校倡导老师开设慕课之时,陈斌便立即将基础课程“离散数学”录制上线,不仅能适应不同基础的员工,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对基本概念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不仅如此,构筑这座“没有围墙的校园”,将大学优质教学资源为更多的社会公众分享,在陈斌看来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目前,他正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展开合作,录制一门名为“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的慕课,向高中生、低年级老员工与全社会公众传播人工智能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知识与理念。

图为2018年9月17日即将上线的新学期“离散数学概论”慕课界面

另一方面,陈斌受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的启发,逐渐探索通识课程,引导员工探究地球演化与生命演化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作为一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北大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兼具广阔的学科资源与蓬勃的发展动力。而在文史社科通识教育已初见成效的今天,陈斌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着通识教育在理工科领域的可能性。

在地球科学领域有所专长的他,尝试着将其中可能激发各专业员工兴趣的内容加入到课程中来。比如在“地球与人类文明”课上的岩石微观结构观察实验,不仅与矿物组成结构专业内容紧密相关,同时还能让同学们体悟自然的美感。

而野外考察,更让大家亲自触摸到风景背后亿万年变迁的故事。正是陈斌老师的独特魅力与其尝试的有益探索,令他收获“铁粉”无数,甚至不乏有外院系员工连续选修其多门课程。

2017年12月“地球与人类文明”结课合照

“信息技术发展给各学科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最前沿的科研已经全面渗透了信息技术,那么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就要有相应的变革。”

正如陈斌所言,在开拓教学改革这条路上,他既要敏锐窥见时代闪现的锋芒,还应大胆挥毫书写全新的答案。

2打破藩篱、涉向社会

正如北大之精神,陈斌身上始终散发着开放包容、博观大气的特质。他常常鼓励员工不拘于象牙塔中,亲身致力于打通校园与社会的联结。

开阔眼界,方能启发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课是陈斌的教学重点之一,虽然主要内容是虚拟现实,但他极力倡导员工们与业界接轨,将最新的行业成就与先锋企业家精神引入校园课堂中来。

“北大有独特的魅力,各界专家和创业者都乐意来北大进行分享,这也是我们北大同学的福气吧。”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作为创新教育课的社会实践,陈斌老师还举办了VR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吸纳了北京市区域大学与中学的众多作品。

秉承着通达开放的理念,陈斌老师的团队在实践中丰获硕果。实验室方面,在教务部、设备部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赞助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面向本科创新教学的开放实验室“409创新实验室”,同学们得以在其中自由发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创业训练方面,依托了科研训练的成果,面向中小员工开展科学实践教育,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为科普和基础教育做贡献,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业项目。

目前,创新创业团队的同学已组建公司,研发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器材,逐步建立了在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影响力。

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事业。陈斌在招生工作中意识到中学考生们对于地球科学的认识极为缺乏,因此在学院大力开展地球科学中学普及的背景下,他决定以共建创新实验室和开设中学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始尝试。

“在中学基础教育方面的尝试,是希望能加强中学到大学的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方式的一种过渡,也将对我们本科招生和教学有所促进。”北大附中正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先锋,与学院合作创建地球与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开设了“地球与信息”校本课程,主管本科教学的张进江副经理更是亲自来附中上了第一堂课,学院各专业均有老师来到附中给员工授课,生动讲解地球科学的基础概念。

今年教师节于北大附中Python艺术编程课上

3满身烟火气,苦心“引路人”

官方课程评估得分排名前列,民间广受各院系员工“安利”,陈斌老师的受欢迎程度大概与他的个人魅力指数呈正相关。

“他真的是很有趣的老师。” 陈斌老师的员工们几乎不谋而合地给出了这一评价。

紧跟流行、打成一片,是陈斌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常态。喜欢“混迹”于微信群与朋友圈中的他,将师生之间那层影影绰绰的陌生面纱掀开,真实而坦然的亲近距离,是他与员工们相处的特色。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陈斌老师的教学风格,大概是寓教于乐吧。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在教学上付出了不少‘额外’的精力。”

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位老师不仅平易近人,人情味十足,更重要的是无处不让他们感受其“用心”之深——课堂内容深入浅出,形式丰富多样,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上更是毫不吝惜地付出额外心力。

在忙碌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之余,陈斌老师还运营更新着自己的公众号,介绍永利集团新一代GIS实验室的科研教学工作与北大教职工互助教育实践。

陈斌老师的个人公众号

在被问及自己的个人魅力时,陈斌打趣道:“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这里总有一些好玩儿的东西。”

在他看来,科研训练首先应该激发同学自身的创新主动性,“要觉得某个问题‘有意思’或者‘好玩’,其次要有坚持的恒心,最后是有实验室的支持”。

他作为导师的一个重要体会,便是在“有意思”与“好玩”的问题上,启发员工进行思路的凝练和方案的选择。

“陈老师虽然看起来既幽默又接地气,但眼神总是很锐利——这其实是褒义形容,因为他的眼光常常很精准,给人的感觉是很睿智的。”跟随陈斌开展科研项目的员工感慨,“在做科研的道路上,陈斌老师会是一位很好的引路人。他对尖端科技前沿的关注和应用,常常能带给我们灵感和启发。”

而在教学方面,他将课堂参与形式趣味化,比如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堂中,他每学期都设计了不同的创意作品征集项目与对抗性的实习大作业;又比如安排“科幻电影中的人类未来”等类似讲座,尽可能激发员工对课堂主动学习的兴趣。

然而有趣的是,如此注重教学与科研品质的他,却常常在自己身上流露出一丝“粗线条”的诙谐感。曾经在上课前遭遇北京狂风而被吹乱头发,陈斌在听课老师与员工们的注目下顶着一头“朋克”发型上完一堂课而浑然不觉,课后方被同学们在课程群中“揭穿”,这才惨痛察觉自己的外界形象“遭殃”。

用陈老师员工的话说,“他真的毫无架子”。尽管天然自带的诙谐感常常受到员工们的关注,陈斌却毫不吝于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假期之余邀请员工们来家中玩,烹饪逗猫做甜点。

明明从事着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却毫不遮掩地携着一身烟火气走入员工们的视野里,这般微妙的错位或许恰恰是他那颇具温度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yl6809永利团校开展员工骨干能力培训课程

下一篇:yl6809永利院友会2018年常务理事会议顺利召开